隨著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的不斷融合,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制造企業逐漸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順應數字化變革趨勢,制造業企業從源頭出發,由內部改造到外部協同、從單點應用到全局優化,持續推動企業優化升級,通過“上云上平臺”,為企業實現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等效果,驅動流程創新和業務創新,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近日,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為貫徹落實《惠州市促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有關要求,出臺《關于組織2022年惠州市“企業上云上平臺”獎補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鼓勵企業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生產設備。下面,小編將全面梳理,幫助惠州企業快速掌握政策要點。

“上云上平臺”是中小企業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實用的實施智能化改造的有效路徑,能有效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通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幫助企業切實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企業上云”,是指企業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信息化基礎設施、管理、業務等方面應用,并通過互聯網與云計算手段連接社會化資源、共享服務及能力的過程。
另一個是“工業企業上平臺”,平臺指的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工業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來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進一步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推動1.7萬家工業企業運用“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轉型,已帶動60萬家中小微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累計引進培育510家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其中,我市入圍“企業上云上平臺”的服務商共有19家,我院入圍其中,并有4款產品“上云”。

此次政策文件,主要針對的獎補對象為2021年7月份已申請入庫的“上云上平臺”企業。
(一)獎補比例
獎補項目不再區分A類B類應用,獎補比例統一為不超過實際合同額的60%(具體根據2022年度市財政資金預算額度進行安排),且不超出該應用所屬目錄分類的獎補上限。單個企業當年度享受市政府財政資金獎補上限為20萬元。
(二)特別說明
同一企業同一項目不重復享受省、市財政等資金獎補。同一“二級目錄”產品不得重復申領;已申領過“生產協同”(含Ⅰ、Ⅱ、III)中任意一項,不得再申領“生產協同”產品;已申領過“能源管理”(含通用配電設備、通用生產設備、高耗能工藝設備)中任意一項,不得再申領“能源管理”產品;已申領過“資源計劃”(含Ⅰ、Ⅱ)中任意一項,不得再申領“資源計劃”產品;已申領過“設備物聯、設備管理、設備智能”中任意一項,不得再申領“設備物聯、設備管理、設備智能”產品。
如果您的企業符合以上條件,那么以下資料需準備齊全(一式兩份),并裝訂成冊,才能夠申請惠州市“企業上云上平臺”獎補資金:
1、2022年惠州市“企業上云上平臺”獎補資金申報材料(封面,含目錄)(附件2);
2、2022年惠州市“企業上云上平臺”獎補資金申報表(附件3);
3、惠州市“企業上云上平臺”獎補資金使用承諾書(附件4),該承諾書需企業法人代表簽字并加蓋企業公章;
4、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復印件);
5、企業與服務商簽訂的上云上平臺服務合同(復印件);
6、發票(復印件);
7、支付憑證(復印件);
8、驗收報告(復印件);
9、企業節能審查情況說明(附件5);
10、其他說明材料(根據實際需要提供)。
(一)申報時間。2022年1月21日前,由企業先將申報材料提交至相應的服務商;服務商按照企業所屬縣(區)分類匯總后(附件6報送蓋章紙質版和電子版),于2月15日前報送到縣(區)工信主管部門;縣(區)工信主管部門初審后,于2月23日前報送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字產業科)(附件6報送蓋章紙質版和電子版)。
(二)審核與現場抽查。2022年3月下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第三方服務機構對申報資料進行書面審核,并組織專家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進行現場抽查。
(三)獎補資金公示。申報項目通過書面審核和現場抽查后,形成獎補企業清單,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向社會公示。
(四)獎補資金撥付。獎補企業清單在市工信局網站上公示無異議后,市工信局按程序將財政獎補資金下達至各縣(區),由各縣(區)工信主管部門商財政部門按程序撥付到企業。申報獎補資金的企業信用狀況查詢工作由市工信局統一進行,請各縣區按流程做好財政資金撥付、撥付憑證留存及相關管理工作。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工大惠州研究院公眾號綜合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