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節能降碳工作,2016年起就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在今年2月,國務院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進工業綠色升級、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實施行業綠色化改造,著力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工藝裝備升級,大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和清潔生產水平。

工業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70%左右,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為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明確企業在節能減排中的主體地位,約束企業不當的能源消費,通過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大力壓減高耗能、高碳排放能源消費,遏制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淘汰落后高耗能企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更大力度實施節能降耗,從源頭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閥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節能降碳及綠色低碳轉型提出明確目標任務。
《意見》提出,推動重點工業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通過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既有助于廣大企業從源頭減碳,也將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提供有力保障。具體措施如下:
《意見》計劃,到2025年,上述重點行業及數據中心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到2030年,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進一步提高,達到標桿水平企業比例大幅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效標準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成效,因此需要不斷優化、動態調整。一方面,要對標國內外生產企業先進能效水平,確定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另一方面,要參考國家現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確定的準入值和限定值,根據行業實際情況、發展預期、生產裝置整體能效水平等,科學劃定各行業能效基準水平。
持續加強節能新工藝、新型催化劑研發力度,開發節能型新裝置、新設備,新技術提升工業企業節能降碳水平的同時,也有力帶動了技術裝備創新,推動了重點行業工藝流程、生產設備的升級換代,促進了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專家表示,《意見》要求充分整合科研院所、協會和企業力量,發揮科研創新優勢,通過開展技術裝備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激發全產業鏈綠色技術需求,將綠色技術研發、綠色裝備制造打造成為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藍海”,助力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還要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壓茬推進,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整合現有政策工具包,修訂完善配套政策,多部門、多領域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我國能源效率持續提高、碳排放量顯著下降。一方面,要限期分批對重點行業節能減碳實施改造升級和淘汰,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力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淘汰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級的項目應限制用能。另一方面,要確保政策穩妥有序實施,充分考慮經濟平穩運行、社會民生穩定等因素,既要整體推進,也要一企一策。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完成,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民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要把節能作為滿足新增能源需求的首要途徑,以更大力度實施節能降耗,這不僅有助于緩解能源供應保障壓力,也有利于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早日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