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解讀《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以及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在具體產業集群的選擇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主要選擇產值在5000億元以上、具有堅實發展基礎和良好增長態勢、對廣東經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集群,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到2025年廣東要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是廣東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對廣東經濟發展具有穩定器作用,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達1.5萬億元,具有前瞻性、戰略意義突出、附加值高、技術先進、增長潛力大、產業帶動強等特征,年產值在2000億元以內。
在2025年,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將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基本同步,成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器;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推動城市功能定位與集群發展協同匹配;還從微觀層面強調產業鏈內部專業化協作分工,對細化領域發展重點提供指引。
以補齊短板做強產業鏈、以市場導向提升價值鏈、以核心技術發展創新鏈基本解決“缺芯少核”問題,實現從“世界工廠”向“廣東創造”轉變,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擴大提升煉油化工規模和水平,提升高端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占比,推動石化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安全環保水平,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鞏固擴大家電產品世界領先地位,做優做強優勢產業。推動傳統家電、小家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形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堅持傳統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推廣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擴大高端車型比例,提升新能源車比重,顯著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 推動先進材料向規模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穩步提升關鍵技術水平和高端產品,力爭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 推動重點行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智能、健康、綠色、個性化等中高端產品,培育全國乃至國際知名品牌。 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礎軟件,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優勢特色產業的創新應用,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高地。 支持發展新型顯示產業,以建設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發展試驗區為契機,鞏固國內領先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布局建設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道地藥材和嶺南特色中藥材原料產業基地,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 科學布局“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平臺,重點推進數字農業試驗區等“三個創建”打造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全國領先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 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加快推進EDA 軟件國產化,著重解決“缺芯少核”問題,保持芯片設計領先地位,補齊芯片制造短板,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
重點發展高端數控機床、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產業,打造主導產業突出的全國高端裝備制造重要基地。 培育一批深度應用場景,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船等產業。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完善產業支撐體系,建設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 突破區塊鏈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區塊鏈技術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領域應用,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建立先進科學儀器與“卡脖子”設備研發平臺,打造全國量子信息產業高地。 加快先進研發、測試和驗證等創新能力建設,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高關鍵原材料、高端裝備、先進儀器設備等的支撐保障。鞏固綜合實力全國前列地位,在若干領域實現引領全國發展。 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等新興產業,推進生物質能綜合開發利用,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重點發展前沿/領先原創性技術、應用技術與服務等,突破基礎與專用材料、關鍵器件、裝備與系統等關鍵共性技術。鞏固國內領先優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 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大力推進5G、AI、大數據、VR/AR 等新技術深度應用,提速發展電競、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創意頭部企業和精品IP,打造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高地。
09 . 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集群
重點推動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跨行業、多領域協同發展,健全安全應急物資生產保供體系和綠色生產消費體系,建成國內先進的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集群。 取得傳感、測量、控制、數據采集等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基本建成結構布局合理、自主創新能力突出、重點領域優勢明顯的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