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進入千禧年之后發展迅速,并以勢不可擋的“中國速度”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醫療、科技、教育、軍事領域都有著質的飛躍,新興行業層出不窮,各類科技成果百花齊放。與此同時,中國的基礎建設也在規模、質量和速度上引領著新時代的步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甚至在全球知名的工程項目當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一時間“中國速度”、“基建狂魔”這樣的稱號享譽海內外。
作為21世紀的實至名歸的“基建狂魔”,中國在高速公路、鐵路網建設上擁有世界領先的水平,建造了諸如青藏鐵路、三峽、“天眼”、港珠澳跨海大橋等世界一流的大型超高難度工程。在港口、航空領域,我國也不斷地在加緊步伐,開發了如洋山港、長興島造船基地,以及增添了大量縣域機場等等。互聯網時代到來,科技興國戰略的部署,使我國在工業互聯網、5G基站、AI大數據等領域得到迅速發展,加速我國從傳統基建向“新基建”模式轉型。
港珠澳大橋
因疫情影響,全國兩會推遲,于22日開幕的兩會以更加現代化的方式呈現:如代表委員參與直播、與網友“云對話”、記者“云訪談”,首位3D版AI主播播報兩會新聞、5G+、智能化應用顯得更為突出也更加明顯,“新基建”這個在兩會上被頻頻提及的詞也出現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眾多“科技大佬”如馬化騰、李彥宏、周鴻祎、雷軍等借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兩會上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建言獻策,“新基建”成為他們提案中的核心關鍵詞。
馬化騰:制定產業互聯網國家戰略,提升我國金融科技水平;
李彥宏:構建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備;
周鴻祎:制定《國家5G安全戰略》,打造新基建網絡安全體系;
雷軍:推動互聯網發展,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
根據我國各省區市發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表,目前已有超過25個省區市提及“新基建”,總投資規模達萬億元的量級。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的兩會建言,通過騰訊微信公眾號公開。無論是城市的精心部署,還是個人信息發布的創新都表明,新基建已經站到了市場最強勁的風口上。
不僅如此,新基建還被賦予“一業帶百業”的重托。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升級,新工業化成為“皇冠上的明珠”,“鐵公機”正被安裝上“眼睛”“耳朵”“大腦”,“數據紅利”取代人口紅利,視覺物聯網全面推廣,服務“老齡化社會”……圍繞新基建的“硬核科技”,將為各行各業賦能,也代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來源:《湖南日報》歐陽金雨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基建的浪潮下,自主創新是關鍵。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許多產品核心技術研發程度仍然不夠,依賴國外技術、產品的現象依然存在。加強科技創新的水平,提高自主研發的能力才是促進國家“新基建”發展的不竭動力。
注:“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