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產學研結合,廣工位列廣東科技獎高校總數榜第三名,多項成果已投入生產堅持產學研結合,廣工位列廣東科技獎高?倲蛋竦谌,多項成果已投入生產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東工業大學共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14項,其中,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獲得科技合作獎1項。廣東工業大學在廣東科技獎高?倲蛋窈偷谝煌瓿蓡挝话窬涣械谌。 廣工以第一完成單位 獲得一等獎4項 廣工自動化學院教授章云主持完成的“不確定性任務驅動的高性能執行器控制理論與方法”項目成果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團隊10年磨一劍,緊密圍繞國家和廣東省戰略需求,探索不確定性任務驅動的高性能執行器控制理論和方法,為加快高端核心技術裝備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與方法。任務驅動的高性能執行器控制理論和方法是信息科學領域前沿研究課題,是實現高端裝備的重要理論基礎問題。 該項目主要貢獻為:一是提出了新的“隨機-不確定性-非線性”三維建模、分析和控制框架,借助三維分析框架成功解決了任務規劃層的“不確定性”與執行層的“高性能控制”的這一核心矛盾。二是提出了高性能控制約束下的自適應動態規劃新方法,并證明了該方法的穩定性和快速收斂性,解決了高性能執行器在不確定任務驅動下的快速優化難題。三是揭示了任務/執行層外部強耦合隨機擾動的等效Razumikhin特性,提出了基于三維模型的隨機Lyapunov分析方法,建立了不確定性任務驅動的隨機穩定性分析理論。 廣工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唐新桂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鈣鈦礦鐵電材料的介電非線性特性與壓電響應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項目屬于物理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學科及其他學科,主要研究鈣鈦礦材料鋯鈦酸鋇陶瓷與薄膜及梯度鈦酸鍶鋇薄膜的介電調諧、薄膜的界面特性、實現調諧與應用,項目建立了一套鋯鈦酸鋇弛豫型陶瓷介電弛豫與介電調諧特性規律的表征方法與評價標準,成果成為該領域的分析方法標準與數據對照標準。 目前微波器件的介電常數比較小,十幾至幾十,而鋯鈦酸鋇系列陶瓷與薄膜,因具有高介電常數(幾百以上)與高介電調諧率(25%以上),應用于微波器件如濾波器、相移器等,需要器件小型化,應用還有一定難度,降低介電常數與損耗,以便加速產業化應用,特別是5G技術應用。 廣工自動化學院魯仁全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沉浸式虛擬現實交互感知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成果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項目面向虛擬現實應用中對高沉浸式交互感知的需求,以克服感知交互不自然、實時性差,體驗不真實等共性問題為目標,綜合控制、信息、計算機、機械等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研發了高沉浸式虛擬現實交互感知關鍵技術,并形成了多個面向不同行業具體應用場景的虛擬現實系統與設備。 基于項目成果研發的虛擬現實設備已在廣州幻境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卓遠虛擬現實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創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推廣生產。 相關產品大量銷往科學中心、圖書館、消防局、學校、風景區、體驗店等海內外3500多家單位。 廣工機電工程學院張永康教授主持完成的“深水區超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安裝平臺關鍵設計與制造技術”項目成果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隨著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海上風電作為再生清潔能源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已列入我國新興產業和海洋強國國家戰略。在風大、浪高、水深的惡劣海域安裝大型風機的難度極大,超大型海上風電設備安裝平臺是深水遠岸海上風電場建設的根本保障。 團隊經過十多年產學研攻關,研制了系列世界領先的超大型安裝平臺新裝備。系列創新成果與產品在我國、英國、丹麥、德國等國內外著名海上風電場開展了大規模應用,產生了巨大國際影響力,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 項目成果引領了全球超大型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制造行業的技術發展,行業預計:到2040年全球海上風電行業將突破萬億美元規模,成果為我國占據行業制高點,對推動全球的能源結構轉型、生態環境改善和海洋經濟建設具有極為重大的戰略意義。 以上內容來自南方網等媒體報道。 延伸閱讀:惠州市廣工大物聯網協同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廣工大惠州研究院)是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工業大學聯合共建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研究院以助推地方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為使命,以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為理念,搭建服務于政府、高校、園區、行業、企業、創客、員工等多維價值的智能制造“互聯網+協同創新”平臺,構建“市場化、平臺化、信息化、專業化、定制化”的新型服務體系。 2020年3月,由惠州市科技局指導,全市新型研發機構共同參與,廣工大惠州研究院設計開發及運營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智惠+平臺(http://www.nrdhz.com)正式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