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戰歸來再讀書丨《高績效教練》分享會精彩回顧百戰歸來再讀書丨《高績效教練》分享會精彩回顧高績效教練 教練存在的前提是相信人的潛能 8月29日,第五期-廣工大&樊登讀書分享會圓滿成功。大家就《高績效教練》這個主題展開了精彩的分享,也許此次活動在短暫拋開忙碌工作的夜晚進行,每位與會人員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 同時此次分享會有別于之前的形式,該次我們采用以每個節點的視頻學習+論點提煉+情景模擬+學員分享的模式,通過知識點的學習和鞏固練習,讓每位參與其中的人員更能融會貫通,更好的掌握場景實踐。 在分享會的過程中,主持還穿插著許多互動與小游戲,讓每個參與的人員都能盡情的投入分享,每一場分享會最吸引人的是有所“輸入”(知識點的獲取),有所“輸出”(交流的反饋與實踐)。只有當你勇敢的分享,才能獲得更多交流的機會。 【 活動現場 】 【 知識點回顧 】 《高績效教練》導讀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教練”,如何激發自己和別人潛能的工具書。“教練”的本質是用一系列方式去引導和激發選手自身天生的學習潛能,他不傳授具體的知識和技巧,也不提供解決方案。他的作用,其實就像一面鏡子,讓選手通過他,及時的看到自己的表現,也就是為選手營造一個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幫助選手做好內心的調整,幫助選手不斷提高水平。 <1> 卓越“教練”的本質是培養覺察力和責任感 ● 覺察力就是知道你周圍發生了什么,自我覺察力就是只知道你正在經歷什么; “世界上沒有兩個心靈或是身體相同的人,我怎么能告訴你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唯有你自己可以通過覺察力來做最好的自己。” “教練”對自我的覺察:這樣才能保持中立,不掉入事件,以尊重好奇的姿態,幫助對方找到答案; “對方”的自我覺察:這樣“對方”才能發現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才能看到心里對未來的憧憬,才能有創造性的可能; ● 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 當我們能夠真正接受選擇,或者是對想法和行為負責的時候,我們對他們的承諾也就提升了。我們的績效也會提升。 面對教育也是一樣,如果孩子能夠對他的行為負責,那么,他對這件事的責任感就會有提升,他就會主動去承擔。不要只是告訴孩子該做什么,從而忽視了他們對他們行為應該有的責任。 如何擁有責任感,就是當我們能夠有選擇的時候,我們會更愿意承擔選擇之后的結果。但一般是被命令,當結果是負面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怪罪對方,或者是逃避。所以給出選擇,會加強孩子對責任感的培養。 <2>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 重要解讀①:當一個人能夠在上游得到足夠滿足的時候,他會忽略下游的需求; ● 重要解讀②:如果在上游不滿足的話,他會在下游拼命的索取; <3> GROW訓練的四個步 在GROW輔導中,最大的問題是“教練”總是容易介入到對方的問題當中。“教練”的介入,會讓對方停止對自我現狀的思考,也不會去考慮自己應該怎么做。而良好的輔導會使問的人很輕松,只管按照框架提問,被問的人絞盡腦汁在考慮問題,承擔起自我責任。這樣,輔導才算成功有效。 ● Goal-明確目標 (首先讓對方明確自己期望的成果是什么) ① 你的目標是什么? ②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話,那是什么? ③ 具體的目標是什么? ④ 什么時候實現? ⑤ 實現目標的標志是什么? ⑥ 如果需要量化的話,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標? ● Reality-梳理現實 (幫助對方梳理和認清現在的實際情況) ① 目前的狀況怎樣? ② 你如何知道這是準確的信息? ③ 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如何? ④ 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實現目標? ⑤ 其他相關的因素有哪些? ⑥ 你都試著采取過哪些行動? ● Options-選擇解決辦法 (讓對方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案,并思考方案的可行性) ① 為改變目前的情況,你能做什么? ② 可供選擇的方法有哪些? ③ 你曾經見過或聽說過別人有哪些做法? ④ 哪一種選擇你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⑤ 這些選擇的優缺點是什么? ⑥ 如果調整哪個指標,可以提高行動的可能性? ● Will-行動的意愿 (闡明行動計劃,設立衡量標準,規定分工角色,建立自我責任) ① 下一步是什么? ② 何時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時機? ③ 可能遇到的障礙是什么? ④ 你需要什么支持? ⑤ 誰可能對此有幫助? ⑥ 你何時需要支持,以及如何獲得支持? <4> 傾聽、有效問題、專注細節、設定目標、分析現狀及選擇 ● 傾聽 多傾聽,少發表言論,最妙的地方是傾聽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 有效問題 ① 提出有效的問題會讓我們更加專注當下的事實。(比如用“什么?什么時候,誰,多少”這樣的疑問詞來具體問問題,不建議用“為什么,如何”,因為會引起對方的分析性思考。); ② 分析和覺察,它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模式。(如果你希望對方能夠更加投入到當下的狀態,如果你問“為什么”的問題,最好問是“什么原因”。“如何”的問題表達成“做這件事的步驟是”,這樣,更能引起具體和真實的方法。); ● 專注細節 細心覺察各種細小食物,也許是經常被掩蓋下去很重要的因素; ● 設定目標 在奧運會上,31歲的菲爾普斯一共獲得了23枚金牌和13枚個人項目金牌,已經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獲得最多金牌和最多個人項目金牌的運動員。 而鮑勃·波曼從菲爾普斯11歲開始就是他的教練,他給菲爾普斯制定的訓練計劃是:每天早上5點起床,每天訓練兩次,每周訓練6到7天,每周要游8萬米,從11歲到31歲幾乎都是如此。菲爾普斯每一天的目標都很清晰。如果一個目標是不能實現的,他就沒有希望,但是如果目標不具備挑戰性,就沒有動力,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努力來保證目標清晰可達成。 鮑勃·波曼說:“你不能確保金牌是自己的,其他運動員很可能在比賽里超常發揮。如果將目標設置為打破自己的極限,游得越快越好,那么就能清楚自己的目標。這是你可以控制的部分,金牌只是一種有形的回報,你能掌控的只有自己,你只有足夠快才可以。” ● 分析現狀 當現狀變得更清晰,目標就會更加清晰。除了細節觀察,還要整體觀察,比如說對對方的某個行為過于關注,而忽視了對它整體的觀察。很多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私人邏輯強加在對方的想法上,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對對方行為的觀察,更準確的講,是影響我們看到對方行為后我們的感受。 ● 選擇 這里說的選擇并不是說讓對方選擇一個正確的方案,而是要通過溝通和交流,讓對方作出更多選擇的數量,這要比每個選擇的質量重要得多。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方需要不斷地去思索,思索的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能夠激發創造力。(你可以經常使用這樣的句子來表達,“想想看還有什么呢?”) <5> 金句分享 ● 在你不斷的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對方可能會當作是一種譴責,無論你給什么樣的建議,對方都會下意識的說不行; ● 當一個員工跑來跟你問該怎么做的時候,80%心里已有答案,當你告訴員工該怎么做的時候,70%都無效; ● 教練存在的前提是相信人的潛能,才會放下指導的架子,才會Coaching(輔導),而不是其最大的敵人Leading(引導); ● 當一個人能夠在上游得到足夠滿足的時候,他會忽略下游的需求;而如果在上游不滿足的話,他會在下游拼命的索取; ● 工作做不好的根源:沒有自我認知,沒有自我責任; ● 這事是被輔導者的責任,不是輔導者的責任,不要評判不要介入,效果反而更好; ● 未來的世界每個人都是老板,不會再有多么明顯的從屬關系,更多的應該是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