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高端的工業軟件 談什么智能之制造?沒有高端的工業軟件 談什么智能之制造? “缺芯少魂”是制約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瓶頸,其中,工業軟件不以實物形式存在,卻是工業企業運營的“大腦”,是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和創新的隱形“國之重器”,可謂“工業之魂”。 《 工業軟件 》 工業軟件,是指專門為工業領域所使用的軟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植入到硬件產品或生產設備之中的嵌入式軟件,它可以細分為操作系統、嵌入式數據庫和開發工具、應用軟件等,他們被植入硬件產品或生產設備的嵌入式系統之中,達到自動化、智能化的控制、監測、管理各種設備和系統運行的目的,對應工業中生產設備中的應用。 另一類則是對生產制造進行業務管理的,各種工業領域專用的工程軟件。例如,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 (PLM),從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產品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各種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輔助分析 (CAE)、輔助工藝(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等實現生產和管理過程的智能化、網絡化管理和控制,對應工業中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 如何理解“一硬、一軟、一網、一臺”這新四基? 》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懷進鵬指出,制造業要想轉型升級,必須依照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新四基”,分別為:“一硬”(自動控制和感知)、“一軟”(工業核心軟件)、“一網”(工業互聯網)、“一平臺”(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 懷部長解釋說,“硬”是指自動控制和感知硬件;“軟”是指工業核心軟件;“網”是指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指工業云和智能服務平臺。 可見,中國制造業必須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發展自己的工業技術平臺,擁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業技術體系,一味引進國外軟件、設備和生產線,會讓國外巨頭企業發展工業神經系統和工業智能,中國制造業將會變成軀殼,淪為全球制造業的執行系統。 《 工業4.0 》 工業4.0時代,每一個產品將承載其整個供應鏈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種信息,實現追蹤溯源。每一個生產設備將由整個生產價值鏈所繼承,實現自律組織生產。智能工廠靈活決定生產過程,不同的生產設備既能夠協作生產,又可以各自快速地對外部變化做出反應,歸根到底這些都是軟件技術應用的結果。 可以說,工業軟件技術支撐了絕大部分的生產制造過程。全球正在出現以信息網絡、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而在這一浪潮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領域和業態。創造新價值的過程也因軟件系統而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這個新型的產業鏈將使制造業不再僅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將更多地融入軟件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新的服務模式。 面向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支持國內外有實力的制造業企業和IT企業獨立或合作建立全球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吸納國內外傳統工業軟件和新型工業APP企業進入平臺,加快與國際對接的相關平臺和軟件標準的制(修)定,發揮“生態效應”共生共享的優勢,推動我國工業軟件產業的發展及在制造業的集成應用,為我國工業智造注入魂和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