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平臺 促交流 探索“新模式”!研究院牽頭組建惠州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召開籌備會搭平臺 促交流 探索“新模式” 研究院牽頭組建惠州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召開籌備會 5月13日,市科技局和惠州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籌備組(簡稱:籌備組)組織召開惠州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簡稱:協會)籌備會暨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研討會,市科技局局長黃育勛、副局長劉長虹、產學研科負責人黃惠昌,以及我市14家新型研發機構代表等3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共同探討協會籌備、運行和持續發展等議題,并研討了我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現狀和前景規劃,市科技局副局長劉長虹主持會議。 會上,劉長虹介紹了協會成立及新型研發機構扶持辦法修訂背景,指出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已初具規模、企業參與建設的積極性較高,具備成立協會的基礎條件。她表示,要實現新型研發機構更高水平發展,必須抱團取暖、整合各方創新資源,制定更加有的放矢、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一個協會做的好,對一個行業和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希望協會要學習借鑒省孵化器協會發展壯大經驗,堅持開放性、合作性、創新性發展,集聚整合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共同對接和服務企業,并為新型研發機構集中發聲,爭取利益和政策。 產學研科負責人黃惠昌詳細介紹了我市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情況、主要做法及措施、存在問題和下一步計劃。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具有投資和建設主體多元化特點,經過近幾年的摸索和試點,取得了一些經驗和示范作用。據悉,目前擁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1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企業52家,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15億元,為我市的科技進步和發展,樹立起了新標桿。但新型研發機構在快速發展中,仍存在數量和質量與先進地市差距較大、缺乏有效科技成果轉化手段、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入股創辦企業困難、缺乏獎勵激勵機制等問題。市科技局高度重視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將修訂新型研發機構扶持辦法,引導成立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加速創新資源的聚集整合,促進技術交流、成果發布與對接。 惠州市廣工大研究院作為協會籌建組,從背景目標、業務范圍、會費標準及用途、協會提供的服務、協會組織架構等方面介紹了協會籌備情況和建設方案,簡要概況了協會章程的主要條款。惠州市廣工大研究院院長楊海東認為,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應該是專業的服務機構,要有專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幫助新型研發機構精準掌握企業的需求,減少無效的成果對接。協會成員應整合各自及其背后的資源和優勢,共同服務惠州市乃至廣東省的需求企業。協會還應該帶領新型研發機構“走出去”,多借鑒省內外新型研發機構的先進經驗做法,加強對惠州新型研發機構的集中宣傳,擴大影響力。 在研討交流環節,參會新型研發機構代表暢所欲言,共同研討,紛紛發表了對協會建設的構想與建議。如協會要制定具體階段性實施目標計劃,面向具體行業領域集中力量做大事;建議協會以“平臺+項目”的方式運作,協會建設初期在科技局設辦公場地,實施執行會長輪任工作制;可否依托協會承擔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共同承接各級政府部門委托項目;建議協會能多挖掘行業的痛點,進行科技資源匹配,針對大企業轉型升級的困境加強引導等問題。 市科技局局長黃育勛作總結發言,充分肯定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協會前期籌備工作取得的進展。要求協會要最大程度發揮新型研發機構效用:在整合創新資源互相協助,在抱團發展中實現共贏;定期開展調研對接服務活動,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把脈問策;要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性技術,在優勢產業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并指出協會從政策意見參謀、產學研用帶動、橋梁紐帶和需求精準對接等三方面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他表示,協會要腳踏實地、從小做大,做到精細化服務,將協會打造成廣東省甚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協會。市科技局將大力支持協會注冊登記及場地籌備等工作的開展,爭取協會盡快運作起來以促進惠州產學研的發展。 |